專訪「Collect Hong Kong 2025」策展人 • Christina Brandt Jensen

香港藝術中心將於今年的「藝術三月」舉行每兩年一度的藝術博覽會 (藝博會) —— 「Collect Hong Kong 2025」。藝博會是以倫敦著名的皇家藝術學院夏季展為模型,將超過300件作品以「沙龍式」的展示方式呈現,猶如一場視覺的饗宴。是次藝博會採用開放性及民主化的提交方式,鼓勵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參與,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當中,使展覽顯得新鮮又保持內容豐富。

 捕魚之道  

在這片藝術的海洋中,藝博會的初心在於增強展覽的多樣性,無畏地擁抱各種媒介,展示從業餘藝術家到藝術學生,再到博物館珍藏的作品,試圖淘汰任何不符合基本標準的藝術作品。策展人 Christina Brandt Jensen引用了大衛·林奇 (David Lynch)的話,將藝術創作比作捕魚:「創意就像魚,如果你想捉小魚,留在淺水即可。但若想捉大魚,就得潛入深淵。」 要捕捉到更具力量和純粹的創意,便必須深入探索,提升接受度與開放性。

為了更深入了解了解這個既獨特又具雙向性的藝博會,我們特意和 Christina 進行了專訪。對 Christina 的印象,不得不提她最近在首爾策劃的新藝術企劃「Reflections on a Barbershop」中的「After Sunset」項目 。這個項目聚焦於藝術如何作為一種替代方式來保存和討論文化遺產,旨在引導觀眾重新思考與文化的關係。透過不同的藝術媒介,她將本土文化,如街頭理髮店和美髮文化,帶入另一座城市,展現出她糅合多元化元素的非凡才能。對Christina而言,故事的講述方式有千百種,這亦是人類本能的需求,並且對社區的建立至關重要,而一個完整的展覽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正因如此,她的策展理念特別關注探索和實驗的重要性,將創作過程置於最終藝術成品之上,讓觀眾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藝術的脈動與生命力。

拼圖解謎者

「我的角色更像是一個拼圖解謎者,我會嘗試找到作品之間可以相互並置的方式,以創造彼此之間的對話,並盡可能刺激參觀者的思考。」

 

在策劃「Collect Hong Kong 2025」的過程中,Christina 展現了與眾不同的視角。她刻意將整個藝博會的佈局設計成一個遊戲般的體驗,讓參觀者可以自行假設作品之間的聯繫,並創造屬於自己的觀點,從而展開一場任何人都能參與、具包容性多媒體藝術對話。「多樣性和代表性在我心中,是非常重要的事。」她將展覽拆解成多個小部分,試圖編織出各自的小敘事,這些故事在整體結構中自由流動,從地面到樓上,沿著階梯延伸至天花板的每一個角落,形成一個連貫的敘事體驗。這種獨特而具流動性的規劃,不但提升了每個藝術家與作品之間的互動性,還透過作品的主題、媒介、大小、顏色、概念或其他固有特質,創造出彼此之間的比較性,進而促進和加強參觀者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Christina如同一名拼圖解謎者,精心並仔細地將多元的藝術元素拼湊在一起,讓觀眾在這場視覺的盛宴中發掘無窮的可能性。


社區互動與公共活動 

Artist Blind Dating

Christina 將設計一個名為「Artist Blind Dating」的活動,這是一個讓參觀者註與藝術家面對面交流的珍貴機會。這樣的互動不只限於討論藝術家的作品,還將涵蓋他們對其他展覽作品的感受,進一步增強觀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相信這個方式將會帶來一個全新的藝術體驗,為藝術家、作品與觀者三方架起一道連結人們、啟發思考的橋樑,使藝術更加親近每一個人。

 

座談會:藝術家成功之路

此外,Christina 亦將與香港藝術中心合作,開展了一場座談會,邀請五位知名的藝術家、策展人和畫廊創辨人,分享他們在藝術職業中蓬勃發展的見解,並討論如何制定策略計劃,成為一名成功的藝術家。

 

 真正的文化價值與意義

 

「藝術能幫助我們應對生活中的紛擾與不確定性,它不會向我們承諾任何事,它只是不一樣的視角。」

 

藝博會的初衷,不單止是希望幫助本地藝術家,更在於激發參觀者以全新的方式看待周遭世界,體會生活中的多樣性與色彩。在這個不斷變遷的社會環境中,藝博會旨在幫助人們找到樂趣與新的視角。這次藝博會引發的對話並不只停留在藝術家與藝術上,還擴展到社區、人們、鄰里、環境之中。這種滋潤心靈的經歷和感受,超越了其他任何事物,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價值與意義。

 

支持本地藝壇發展

 

面對全球藝術市場的不理想情況,這次藝博會策略性地安排在藝術三月期間,在吸引國際訪客,特別是參加 Art Basel 和 Art Central 的人士。透過這個時機,藉此鼓勵他們來探索香港本地藝術,直接幫助和提拔本地或新晉的藝術家,以支持本地藝壇發展。

 

Christina 指出,「Collect Hong Kong 」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國際觀眾接觸到「根植」於香港的藝術作品,這不只有助於增強對本地藝術的認識,更是一種文化交流。「在香港,我們一直需要更多的平台來展示本地人才,我認為這正好填補了一個極為迫切需要的缺口。」 相信香港如要長期保持其藝術中心的地位和價值,最有效的方式必然是定期、持續性地培養本地收藏家,支持本土藝術家,而非單靠海外的國際市場及外來博覽會,這樣才能夠促進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

 

給新晉藝術家的話 : 夢想與現實

 

「你必須真正熱愛你所做的事情。」

 

透過藝博會,Christina 看過超過 300 多個藝術家、600 多份作品,這讓她積累了豐富的見解。所以我們當然要把握機會詢問她,現今作為一名新晉藝術家,有什麼要注意呢?她指出在藝術領域上發展,是需要同時擁有無條件的夢想與極端的實際態度 : 夢想能激勵創作,而實際則能讓這些夢想變為可能。從事藝術工作需要強大的毅力和韌性,缺乏熱愛會導致失敗。堅持不懈和勇氣是克服挑戰、實現目標的關鍵,它們能幫助藝術家發展更多技能,勇敢展示自己,並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Previous
Previous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Christina Brandt Jensen • Curator of "Collect Hong Kong 2025"

Next
Next

專訪王鎮濠 Harris Wong • 衰 與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