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當代藝術家 • 趙趙

把《天空星空》帶到香港是別具意義的,相信沒有地方比這座城市更渴望真正的「天空」,它似乎每天在高聳的摩天大廈之間的細縫、樓宇上每個細小而高度密集的窗戶中,在城市的壓迫感和人們的遺忘下所流逝。

策展人崔燦燦指出香港的天空包含了某種意象,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季候風形成了一種特別的詩意和景觀,卻又連貫着背後一連串的歷史風雲突變、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意味。香港的天空可說是一個現實主義的投射,它反映出的是這座城市特殊的階級差異、歷史變遷和現實狀況。把一系列新舊天空作品並置展示在侷促的城市一角,這種矛盾的角力凝聚,不禁讓人重新想像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和對精神層面的自由追求。

「我覺得天空可能對香港來說意義更重要吧。」

崔燦燦

《天空星空》

展覽就好比一棵樹的年輪,累積歲月、壯大自身,同時鞏固過去。

《天空星空》讓我重新認識到趙趙的展覽是給予作品的一個循環往返的過程。

「展覽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題材和研究不是說一個展覽就能解決的一個問題,最後所成型的東西可能是在十年之後。」

趙趙

長達十年的合作關係,趙趙和策展人崔燦燦所共同創建的展覽已高達十多次,反觀每一個展覽,它們不一定是呈現全新的主題探索,更像是一個漸進式、具持續性的建築過程。每一次的展覽都是對過去作品的追溯和反思,不斷地調整和優化,對於研究方向的基礎上無間斷的深化和發展。趙趙把時間和空間變成為反復推敲和思考其概念的各個層面的工具,而作品可以累積、突破、昇華和發展的維度亦變得不受限制。所以,整體性和發展性成為了趙趙作品中不可缺乏的部份,而背後涉及的更多是一個強烈的自我思想觀念的概念驅動。

「趙趙的作品就好像對一個個案的研究,而我發現普通的策展往往在展覽結束時,同時成為人們對藝術家的研究中斷,我認為要一直推動藝術家的工作,就是要全面的去理解一個人的變化和其經驗,就好像看傳記一樣。」

崔燦燦

相信個人風格鮮明,作品完整飽滿,概念具洞見的藝術作品不少,但真正了解到持續性的個案研究在當代藝術中的實踐、價值和重要性的創作者寥寥可數。作品要變得立體和深入是需要透過時間的洗禮,所以對其變遷與不變之間脈落上的不斷推敲和追溯,這種不偏離核心的螺旋形思考方式,不但可以成為藝術家們的另一創作思維,亦造就出更多對於當代藝術的新視點。

從天空的抽象生命意義到具象的環境問題,繼而拋出一個更大的思考:人類怎樣去看天空?

這次展覽在對照的已經是十多年前趙趙開始畫的天空,但一切意義和動機都改變了,唯一不變的標誌性普魯士藍 ( Prussian Blue ) ,它把觀眾再次帶到趙趙的作品當中。由 2022 年到 2024 年意念不一的天空作品讓人再度思考趙趙如何將這個抽象的概念,在時間和背景的變遷中反映出不同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取向,繼而折射出更多思考方式的多樣性。最初的天空作品是回應北京的天空長期受到污染的可見性問題,同時探討出人們日常所討論的卻是天空本身的問題,而非污染源。到了今天,經過政府對工業企業的污染的大規模整治,北京的天空終於恢復了十多年前的藍天景象,但吊詭的是人們對於這種改變不以為然,並不願深入探討曾經的歷史和背後的意義,這反映了人們對歷史的態度和重視性。

「成功的把一個環境改變了,曾經的歷史就不存在嗎?」

天空作為一個符號,它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在現實、想像、時間、歷史記憶和文化背景下,其所表達的內容和語境也產生了變化。北京的天空是一件事,而趙趙拋出了一個更大的世界觀,時間的變遷和周遭環境文化的帶動為一切我們所見之物,產生了對世界不同的認知和轉變。而如何洞察和思考當中的差異性成為了創作的關鍵,同時以藝術保留了歷史記憶。

一件隨着時間,時刻可以反映當下時代特點的作品,必然保持著屬於它的影響力。

趙趙在創作上不停來回反思更深層的文化價值觀和對世界的思考之外,其作品彷彿都圍繞着時間,卻又忽略了它的實際存在性,由形塑時間轉移走向更多關於文化、價值、歷史和想像。「以時間作為分割是很荒謬,利用藝術史分辨為前後兩個藝術世界,亦是一種魯莽的狀態。」他的作品確實在探討概念上有着革新性和對時間的雙重態度,改變了人對時間的普遍理解,不論新舊作品亦能隨着時間的流逝和變遷,貼緊現實生活,喚起時代感和現實感。

「一個作品走了很長的時間,應該有它的一個時間性在裏面。」

趙趙

再次回到天空和星空的系列,它們能夠成為趙趙的其一代表作不無原因,他把天空處於變和不變之間的狀態,相互融合在自己過往的生命軌跡和經歷上,其創作重疊了現在和過去的交匯,同時遞增了對未來的想像,它們彷彿逃離並同時連接現實的語境。故此,他的作品不難看出其創作過程和概念是同步的,都是富有時間性和抽象性,以經歷和歷程反映當下的時代性和現實狀況。由作品到展覽,再由展覽回到作品身上,趙趙大部份的創作都是挑戰了傳統的線性時間觀,以及瓦解時間所帶來的界限,同時模糊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趙趙的作品和創作過程深刻地體現了他對精神層面的思想追求、文化背景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個人主體性等文化價值觀,無礙提醒了我們 : 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是有局限性的,唯有加強對抽象性和時間的敏銳度,對現在和過去保持好奇心,對未來展開開放和積極的文化態度,才能洞察更多生命上的真正意義,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隨時間的步伐過日子。

Previous
Previous

專訪廖家明 • 個展《光天化日》

Next
Next

結合新舊 傳承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