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

上一次看辛雲鵬 的個展已經是 2019 年的事,記得那時候藝術和大眾的距離還很遠,但當時香港畫廊協會還是舉辦 art week,當中有藝術座談會、藝術家講座、開幕酒會和參觀藝術家的工作室,相當可貴。而第一次看辛雲鵬的個展,就是 De Sarthe 在art week中舉行的「與德薩大膽批判」。為什麼說那時候藝術和大眾的距離很遠呢?雖然是一個開放性的藝術研討,但來看展覽和留下來討論作品的人寥寥可數,太多更是業內人士。


非單一意義層面上的藝術


可能辛雲鵬的錄像和多媒體作品實在有趣,所以那天的討論依然記憶猶新,大家紛紛議論著作品和政治之間的相關性。除了作品一步步政治化以外,更多的是被他作品上的「純粹」所吸引,數個創作都帶有對時間的測試和探討,是在挖掘表象下更深不可見的東西。而他的作品對「物化」的確提出了很深入的思考點,圍繞著皆是對人、空間和邊界的物質與非物質習性的深思。而這種非單一意義層面上的東西先由藝術家的個人經驗構成了一個基底,繼而用這個主觀的視點引導觀眾思考,同時利用日常事物去解剖觀者對「普遍」的認知,不但連繫了一個全新的共嗚和思考點,更多的是實現觀者於藝術作品上的批判性參與。正如他所言:


「藝術應該面對社會,進而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提出新的闡釋。」


Xin Yunpeng, Choice, 2018, Double channel video projection, 05'44"

作品跟作品之間的關係


除了個人體驗的轉化外,他擅長利用不同的視點、裝置形態、物料來模糊觀者視線,有時是montage的拍攝手法、有時是物料上的痕跡、有時是展覽場地所營造的「錯覺」。藉著以上種種,讓觀眾在藝術家所製造的「假象」下,卻同時透過觀者自身當下的感受和體會,直接並重新理解他的藝術趣味和意味。

今次 De Sarthe 為觀眾帶來的第三次辛雲鵬個展,一如既往他熟練地揀選了數個新作配以舊作來重新演繹一個全新的展覽語境,「我會考慮它們相互之間的聯繫、語言之間的連貫性,還有展覽的語境。我覺得個展像一個道場,它既是單個作品的陳列又是一個整體,作品跟作品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引自招隱訪談:一枚硬幣的兩面)

Xin Yunpeng, Simultaneous, 2022, Programmed photography lights, photography umbrellas, light stand, concrete, wood

《同時》

閃光燈向來都是帶有瞬間性、凝固定格、溫度等的特性,而在攝影中它經常性會碰到「同步」這個概念,普遍是指閃光燈與相機快門是否同步開啟,辛雲鵬選擇以閃光燈做作品並保留它原本的屬性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同時》把12盞閃光燈環繞成圈,然後每盞燈會逆時針一直輪流循環閃動,強弱不斷交錯的燈光下基本上肉眼是很難分清楚到底是那一盞燈在閃,故此會營造出一些當下的不安、焦慮感。可能是這件作品放置在展覽的中心點,所以《同時》同時直接影響其餘的藝術品的觀看感,每一次的閃動彷彿讓其餘作品在一瞬間變得十分清晰,下一秒卻又重新回歸於黑暗中的空間,感覺是奇妙的。

Xin Yunpeng, An Islander Who Hasn't Been to Kowloon, 2022, resin, copper, concrete

觀看辛雲鵬的作品不但是好玩,更多的時間仿佛有一下子的「La petite mort」,是一種短暫的出神,時而讓人恍然大悟時而讓人陷入沉思,這種「無物存有」、不能言明的感受相信就是他為人和作品之間帶來的新連繫。

Xin Yunpeng, Towards the world, 2022, Multi-screen video installation

Previous
Previous

無人之境

Next
Next

Would you let yourself in?